咨询热线

15208203028  028-60616986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高压静电纺丝设备技术解析,电场力驱动下的纳米纤维制造原理

高压静电纺丝设备技术解析,电场力驱动下的纳米纤维制造原理

更新时间:2025-08-25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48
  高压静电纺丝作为一种高效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,凭借其工艺简单、纤维直径可控(50nm-10μm)及材料适应性广等优势,在生物医学、过滤材料、能源存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。本文从电场力作用机制、溶液射流行为及纤维成型过程三方面,系统解析高压静电纺丝设备的基本原理。
 

 

  一、电场力驱动下的射流形成机制
  高压静电纺丝设备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场(通常为5-30kV)使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带电,当电场力克服溶液表面张力时,形成泰勒锥并喷射出带电射流。其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:
  1.电荷积累阶段
  通过高压电源在溶液表面诱导电荷分布,溶液表面电荷密度(σ)与电场强度(E)满足关系:σ=ε₀ε_rE,其中ε₀为真空介电常数,ε_r为溶液相对介电常数。当表面电荷产生的电场力(F_e=σE)超过溶液表面张力(F_s=2πrγ,r为液滴半径,γ为表面张力)时,液滴变形为泰勒锥。
  2.射流不稳定拉伸阶段
  带电射流离开泰勒锥后,因电荷间排斥作用产生弯曲不稳定性,同时电场力持续拉伸射流,使其直径在微秒级时间内从数百微米骤降至纳米级。此过程中,溶剂快速挥发或熔体冷却固化,形成初生纤维。
  3.纤维沉积与固化阶段
  带电纤维在电场作用下飞向收集板,通过调整收集板运动速度(0.1-10m/s)和电场分布,可控制纤维排列方向。对于熔融纺丝,需精确控制熔体温度以避免纤维断裂。
  二、关键工艺参数对纤维形貌的影响
  1.电压强度:电压升高(10-25kV)可增强电场力,降低纤维直径,但过高电压(>30kV)易引发火花放电导致纺丝中断;
  2.溶液浓度:浓度过低(<5wt%)导致射流断裂,浓度过高(>20wt%)则因黏度过大难以形成泰勒锥;
  3.接收距离:距离增加(10-30cm)延长溶剂挥发时间,减少纤维粘连,但过长距离会降低电场强度影响拉伸效果;
  4.环境参数:湿度升高(>60%RH)会延缓溶剂挥发,导致纤维直径不均;温度升高(25-60℃)可降低溶液黏度,促进纺丝稳定性。
  三、典型应用场景拓展
  1.生物医学:制备聚乳酸(PLA)纳米纤维支架,用于组织工程中细胞黏附与增殖;
  2.空气过滤: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VDF纳米纤维膜,对PM0.3过滤效率达99.97%;
  3.能源领域:利用PAN基碳纳米纤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,比容量提升至500mAh/g以上。
  高压静电纺丝设备通过精确调控电场力与溶液流变学行为,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结构控制。随着多针头阵列、近场直写等技术的突破,其工业化应用进程正不断加速。
四川致研科技有限公司
  • 联系人:庞先生
  • 地址: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三段388号卡尔中心
  • 邮箱:15208203028@163.com
  • 售后电话:13808209821
关注我们
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

扫一扫
关注我们
版权所有©2025四川致研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蜀ICP备13008106号-4    sitemap.xml    总流量:1753099
管理登陆 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